1、仁者爱人,有礼者敬人。爱人者人恒爱之,敬人者人恒敬之。
2、劳心者治人,劳力者治于人。
3、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
4、枉己者,未有能直人者也。
5、存乎人者,莫良于眸子。眸子不能掩其恶。胸中正则眸子瞭焉;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。听其言也,观其眸子,人焉瘦哉?
6、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
7、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,其身正而天下归之。
8、权,然后知轻重;度,然后知长短。
9、可以仕则仕,可以止则止。
10、大孝终身慕父母。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。
11、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
12、恭者不侮人,俭者不夺人。
13、鸡豚狗彘之畜,无失其时,七十者可以食肉矣。
14、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,是故汤事葛,文王事昆夷。
15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,三乐也!
16、省刑罚,薄税敛,深耕易耨。
17、王之好乐甚,则齐国其庶几乎!
18、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
19、爱人不亲,反其仁;治人不治,反其智;礼人不答,反其敬;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,其身正而天下归之。
20、求则得之,舍则失之,是求有益于得也,求在我者也。
21、万取千焉,千取百焉,不为不多。
22、君仁,莫不仁;君义,莫不义;君正,莫不正。
23、人之性善也,犹水之就下也。人无有不善,水无有不下。
24、同情他人的心,是仁的开端;羞恶的心,是义的开端;恭敬的心,是礼的开端;辨别是非的心,是智的开端。
1、有事君人者,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;有安社稷臣者,以安社稷为悦者也;有天民者,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;有大人者,正己而物正者也。
2、自暴者,不可与有言也;自弃者,不可与有为也。
3、附之以韩魏之家,如其自视欿然,则过人远矣。
4、流水之为物也,不盈科不行;君子之志于道也,不成章不达。
5、则天下归之,以政伤民,民乐其亡,以梃服强,仁与不仁也。
6、形色,天性也;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。
7、拔一毛而利天下,不为也。
8、如欲平治乱世,当今之世,舍我其谁也?
9、行之而不著焉,习矣而不察焉,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,众也。
10、仁之胜不仁也,犹水胜火。今之为仁者,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;不熄,则谓之水不胜火,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,亦终必亡而已矣。
11、乡为身死而不受,今为宫室之美为之;乡为身死而不受,今为妻妾之奉为之;乡为身死而不受,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:是亦不可以已乎?此之谓失其本心。
12、权,然后和轻重;度,然后知长短。
13、君子有三乐,而王天下不与存焉。父母俱存,兄弟无故,一乐也;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,二乐也;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,三乐也。君子有三乐,而王天下不与存焉。
14、如欲平治天下,当今之世,舍我其谁也?
15、以若所为,求若所欲,犹缘木而求鱼也。
16、无侧隐之心,非人也;无羞恶之心,非人也;无僻让之心,非人也。
17、人有恒言,皆曰‘天下国家’。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,家之本在身。
18、大人者,不失其赤子之心也。
19、仁也者,人也。合而言之,道也。
20、谨庠序之教,申之以孝悌之义,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!
21、君之视臣如手足,则臣视君如腹心;君之视臣如犬马,则臣视君如国人;君之视臣如土芥,则臣视君如寇仇。
22、夫志,气之帅也;气,体之充也。
23、为渊驱鱼者,獭也;为丛驱雀者,鹯也;为汤武驱民者,桀与纣也。
24、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
1、贤者而後乐此。不贤者虽有此,不乐也。